西方发达国家和展览业国际组织高度重视展览业统计的研究和实践,已制定和形成了一系列相对完善、行之有效的展览业统计标准和法规,通过设立专门的数据统计或质量监控机构,开展第三方独立数据审核和认证,加强和改进政府统计数据质量。
通过专门的官方网站和定期发布展览行业发展报告等方式,面向公众提供展览业公共信息产品,促进展览会主办单位开展品牌营销工作。
一、国外展览业统计研究
全球展览业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展览业统计,相关标准、法规制定相对完善,大多制定了一些行业自律性标准及统计细则。
2008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展览术语技术委员会ISO/TC 237制定了国际展览业两项重要基础性标准:ISO 25639-1:2008《展览会、展销会、博览会和会议 第1部分:词汇表》和ISO 25639-2:2008《展览会、展销会、博览会和会议 第2部分:用于统计目的的测量程序》,现已被英国、法国、荷兰等多国引用或转化采用。其中,《第2部分:用于统计目的的测量程序》规定了以统计为目的的指标计算方法,提出了“个人与组织”、“活动类型”、“展览设施”、“其他”共四类50余项统计指标,该标准基本上仍以明确指标概念为主,缺乏具体的统计或计算方法。
出于统计和审计所认可的展览会的需要,全球展览业协会(UFI)制定了《UFI计算标准和定义》和《UFI认可项目评价审计准则》等标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使用。
在国际上,有关展览业强国也根据本国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关统计标准。新加坡是世界上率先建立展览行业统计标准的国家,为提高新加坡展览业的专业水平、办展质量和运作标准,新加坡有关部门于2003年12月颁布了国家标准SS 505-2003《新加坡展览的术语和审计流程》(The Singapore Standard on Exhibition Terminology and Audit Procedures)。德国展览数据自愿审计组织(FKM)制定了联盟自身的经济贸易展览会统计方法系列标准和审计系列标准—Statues and Rules for Trade Fair and Exhibition Statistics,这些标准在欧盟国家具有很高的认可度和权威性。
二、国外展览业统计概况
展览业的发展有其行业的特殊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展会、不同学者以及研究对象的不同,衡量展览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也不尽相同。
欧洲作为展览业的发源地,也是许多国际知名展览业组织的总部所在地,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欧洲国家已占据了全球展览市场的半壁江山,展览行业发展的规范化程度也居于世界的前沿。一些专业的会展协会或国际组织先后着手研究和制定了一些自律性统计标准,在实践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亚太地区作为新兴的展览业快速发展地区,不论是以自由市场竞争为特色的美国,还是以政府主导来优化资源配置的新加坡,其展览业统计工作都开展得有声有色。我们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从统计实施机构、统计内容和审核监测手段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实施机构
纵观目前国际及我国港澳台地区会展统计情况,其组织实施主要有以下四类: 第一类是会展行业协会对所属会员单位进行统计, 如德国、台湾; 第二类是官方机构(统计局、旅游局等) 进行会展统计, 如伦敦、澳门、澳大利亚; 第三类是官方机构与会展行业协会联合进行统计, 如新加坡、香港。第四类是国际会展组织进行统计, 如国际展览业协会( UFI )、国际展览统计联盟(CENTREX)。
1.新加坡
新加坡作为全球航运枢纽之一,便利的交通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会展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据统计,新加坡国际展会规模居亚洲第一位,在全球排名第5至6位。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所属旅游局专门设立展览会议署,统筹会展业各项发展事务。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对会展业数据统计,会展总体数据每年统计一次,分项数据每月统计一次,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统计。
第一种途径是,政府通过招标有偿委托给第三方机构,取得总体统计数据及部分分项统计资料。政府与中标单位签订委托协议,有效期一般为三年。中标单位通过会展公司、会展场所、酒店等渠道进行抽样调查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所得资料结合政府提供的出入境行政记录,测算出总体统计资料和分项统计资料,再委托另一家中介公司进行第三方审计后,按月向新加坡旅游局提供报告。
第二种途径是,获得政府认证的会展企业向政府报送每届展会举办情况报表。新加坡对在其境内举办的展览会不实行申报审批制度,但对会展项目实行认证制度。由新加坡旅游局发出两项认证:一是国际展览认可计划(标志为AIF),受到AIF认证的展览会除达到国际标准外,还需有大量的海外参展商、买家、会议代表和可观的贸易成交量。二是获得新加坡旅游局支持的活动。对有潜力发展成为国际级、新兴产业的专业贸易展,可获得“新加坡旅游局支持的活动”的称号。如果展览公司需要政府提供认证或支持,则必须要向政府提出申请和提交举办展览会的详细资料,包括统计报表等。如果不填报报表或中断报表,政府则不予认证或将取消认证。新加坡企业普遍重视政府的认证,以此作为商业信誉、品质以及取得市场份额的保证,绝大多数会展公司、宾馆酒店都自觉向政府上报报表,绝大多数展览项目均纳入了政府统计。
2.德国
德国在展览数据统计和审计方面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德国展览会统计资料自愿审核协会(Society for the Voluntary Control of Trade Fair and Exhibition Statistics, 简称FKM)隶属于德国展览行业最大、最权威的德国贸易展览协会,专门负责德国展览会数据统计,已成为德国会展界品牌和质量的象征。其总部设在柏林,于1965年由六个德国会展公司共同创办。协会成员均为大型国际展览会的主办方,目前已有75个德国展会主办者和少数境外展会主办方(意大利维罗纳展览公司、莫斯科MVK展览公司、中国香港贸发局等)参与协会工作。该协会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贸易展览会统计方法标准和审计标准(Statues and Rules for Trade Fair and Exhibition Statistics),并为协会会员提供详尽的数据统计与审计报告。该协会在欧盟国家也有很高的认可度和权威性,每年对数千个欧盟国家主办的展会进行统计和分析,越来越多的非德国展会主办方也申请成为其海外会员。经过50多年的实践检验,该协会已经成为德国展览界品牌和质量的象征,受到了参展商和展览主办者的青睐。
3.法国
为了在法国展览行业中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保证展览会的透明性,法国16个专业展览会和23个综合性博览会于1967年共同发起成立了法国综合性和专业性展览会统计审计办公室(Statistical Audit Bureau for General and Specialized Fairs and Exhibitions, 法语简称OJS)。该机构于1970年得到法国财政部的认可和支持,参与了欧盟展览会统计文件的起草,成为政府认可的展览统计数据认证机构。OJS通过对展览会统计数据进行外部第三方、公正的认证,防止展会主办机构对展会的主要统计数据进行夸大。这不仅能够保证同类展览会之间能够进行公平的竞争,而且也为广大参展企业和参观企业提供一个可靠的展会质量信息,以便其对展会进行选择。该机构的建立对法国展览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4.美国
在美国,没有专门的政府部门通过行政手段来直接管理会展业。会展业的管理属于企业推动型的协会管理模式,以企业自愿参加为特点,主要通过建立会展业自律机制和自律规范相对独立地承担管理责任。
总部设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展览业研究中心(Center for Exhibition Industry Research, 简称CEIR),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其前身为1978年成立的贸易展览局。其宗旨是通过为展览企业及其营销活动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促进展览行业的发展。其统计渠道包括展览主办方、参展商、服务商、展馆和场地出租方以及其他展览会活动中的相关方。
5.澳大利亚
近年来会展经济占澳大利亚GDP 的比重越来越大,其商业会展统计主要研究会展利润、会展带来的就业机会和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目前,澳大利亚的商业会展统计主要由大型商务会议、商务洽谈、展览和宣传活动等四部分组成。
由澳洲国家统计局牵头,联合旅游研究局、地方会议管理局开展商业会展统计工作。其中,国家统计局负责海外游客出入境统计和会展中心调查,地方会议管理局负责澳大利亚会议效益情况统计,旅游研究局负责定期报告和信息分析,专门研究会展活动对经济的贡献情况。
6.国际展览业组织
全球展览业协会(the Global Association of Exhibition Industry, 简称UFI)成立于1925年,总部位于巴黎,是一个由展览主办单位、展馆运营商、展览相关服务提供商以及展览协会共同参与组成的展览业最著名与最具权威性的国际性组织之一。基于统计和审计认证展览会的需要,该协会制定了《UFI统计标准和定义》和《UFI认可项目评价审计准则》等标准,面向其会员进行统计,并向公众公开发布统计信息和资料,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和使用。
除全球展览业协会外,成立于1997年的国际展览统计联盟(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Statistics Union, 简称CENTREX)在全球展览行业统计领域也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国际展览统计联盟的主要日常工作包括监测世界展览统计趋势,向各个国家、国际组织、机构、商会及参展商征询展览统计的反馈意见,并根据调查结果不断修订展览统计条例。任何机构只需满足“标准展览统计条例”的要求,在签署相关协议后即可成为该联盟成员。在申请过程中,国际展览统计联盟还会对成员进行程序上的指导,帮助成员建立一套统计和展览控制系统。所有成员均需将各自的统计数据公布于众,并力争做到展览统计指标和结果透明直观,使其在国际范围内能被广泛接受,并便于相互比较。
(二)统计内容
国际上, 会展业统计口径主要分为以下三类情况:第一类是依照MICE(Meeting,Incentive Tour,Conference, Exhibition)全口径进行统计, 这是大部分会展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 但具体统计方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按照MICE的定义, 分别对公司会议、组织会议、奖励旅游、展览进行统计, 如澳门; 另一种是按照产业链原则, 对会议和展览所带来的旅游、住宿等收人和消费情况进行统计, 如香港、澳大利亚。第二类是依照ME口径, 仅对会议和展览业进行统计, 如我国台湾地区。第三类是仅对本国重点关注的展览类型进行统计, 如德国仅对经济贸易展览会进行统计。
1.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按照会展业全口径的定义(即MICE), 分别对公司会议、组织会议、奖励旅游、展览进行统计。其数据统计侧重研究会展带来的经济利润和产业链价值, 内容涉及会议和展览项目所带来的旅游、住宿等收人和消费情况, 并按照国别、参展商、买家、会议代表、媒体进行分组。核心指标包括人次、人均花费、人均停留天数等。新加坡企业统计在满足政府统计报表需求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许多内容,为今后办展积累客户资料。以新加坡展览有限公司举办的第15届国际精密工程、机床及金属工业科技展为例,现场向参展代表发送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感兴趣的展览、产品或服务、参展目的、信息来源渠道等。
2.德国
由于经济贸易展览会是德国会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国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所以德国会展业仅对贸易展览项目进行数据统计。其数据统计侧重于参展商、展览面积与观众数量等三大指标的量化分析和横向对比,这些数据被认为是行业分析与市场预测的关键。德国展览会统计资料自愿审核协会(FKM,以下简称协会)认为,如果展览组织者不愿意公开,如观众人次统计方法或游客调查的抽样方法等,则其提供的数据必然不可靠。
为确保统计数据更具可比性和可靠性,该协会制定了一套数据统计和审计标准,其特点是不仅对观众、参展商和展览面积进行了精确定义与分类,而且还规定了数据统计表与调查问卷的模板。FKM认为,展览面积应包括净展览面积和展览总面积,净展览面积主要是指国内外厂商所租用的展台面积,包括与展览主题有关的图片陈列区和表演区,展览总面积则再加上公共通道及服务区。FKM还认为,参展商是指带有产品或服务的公司及组织租用场地参展,如果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由代理商参展,该公司不列为参展商。再有,FKM认为观众统计不仅分为普通观众和专业观众,还进一步细化了专业观众的结构,例如专业观众的来源地、所属行业、职务、参观频次等。观众人数一般由电子入场系统统计,或统计每天售出的参观券数量。
FKM每年都会发布《德国经济贸易展会产业报告》,全面描述德国展览业以及在海外的发展情况。在该报告中,德国通过本国举办的国际和全国性展会活动、区域性和专业性展会活动以及德国组展商在国外举办的展会数量、参展商数量、国外参展商数量、展会观众数量、国外观众数量、展会展览面积以及室内展能等指标来综合反映德国展览业发展状况。
3.法国
法国综合性和专业性展览会统计审计办公室(OJS)主要统计和认证三种数据,即展览会的销售面积(赠送摊位以及主办方自己的摊位不在统计之列),参展企业数量以及参观观众人数(而不是人次)。该机构每年不仅对在法国举办的大型展览会进行统计,而且还对会展公司和会展城市的有关数据进行延伸统计、审计和评估
4.美国
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简称CEIR)的展览业统计指标体系包含展期、展览地点、展览类型、展览面积、参展商、专业观众及展览会收入等七个方面,其中展览净面积、专业观众、参展商和展览会收入为核心指标,并对这些指标的统计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该机构数据采集按照展览会题材划分为14类,分别是:商业、消费品与零售贸易、可自由支配的消费品与服务、教育、食品、金融法律与房地产、政府、建筑家装与维修、工业及重型机械、通用信息技术、医疗健康、原料及科技、体育旅游及娱乐、交通等行业。该中心会根据行业的变化情况不断调整分类,以准确反映产业和展览市场结构的变化。
为客观评价全美展览业发展趋势,美国展览业研究中心每年发布《全美展览业指数报告》,通过对300个以上展览会的数据统计,以2000年的指数值100为基数,把每年度展览的变化情况转换成“指数值”,对美国每年的展览业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未来进行展望。该指数的计算方法由美国JOHNSON LAMBERT会计咨询公司创建。由于CEIR的统计范围广、专业性强、统计透明程度高,《全美展览业指数报告》在业内受到高度重视,其统计数据受到广泛引用。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商业会展统计的主要指标有会展形式、参观者人数、参观者消费情况、游客反馈信息统计(如满意度、对澳洲感觉)、基础设施及资源情况(如场馆能力、承办单位能力)及辅助设施等。
通过统计,摸清会展规模情况,了解经济效益情况(如收入、就业解决情况、外汇收入情况等),综合考核会展对经济的贡献情况。游客统计分为国际游客和国内游客,国际游客统计数据采取来自机场和海关随机调查、每年2万人规模的面访、多层次抽样调查和加权平均;国内游客调查采取电话调查、每年3万户规模的抽样调查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的截至时间为每年12月31日,通常每半年时间对外公布统计报告。
6.国际展览业组织
全球展览业协会(UFI)出于对认证的展览会进行数据审计的需要,制定了《UFI统计标准和定义》,作为数据收集和计算的依据。该标准中定义了展览面积、参展商数量、参展商国别、观众数据、人次及其分类规则。由于国际展览业协会(UFI)比较注重国际性,该标准还重点定义了国际参展商和国际观众的界定方法,以及参展商和观众的计算方法。此外,国际展览业协会每年对外发布《全球展览业统计报告》,主要描述全球展览业市场状况和发展趋势,其统计指标包括:展馆数量、展馆室内面积、各地区展馆结构、新增展馆面积、展览数量、净展面积以及 UFI 协会成员举办的展览数量以及净展面积。
(三)审核监测
从展览业发达国家目前的统计工作实践看出,各国政府非常重视展览业统计数据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不仅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审核程序和规则,而且展览业数据审核及认证服务产业链也较为健全,为数据质量审核工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1.新加坡
新加坡会展业统计实行审计制度,即由政府部门认可的中介公司,对企业上报的报表进行审计。企业数据汇总后,要连同原始资料送政府认可的中介公司,经中介公司审核认可后,企业才能将报表报送新加坡旅游局。中介公司对原始资料进行抽查,认为部分观展人员资料显示其不具备业内人士条件,就会提出数据调减的审计意见。
2.德国
德国展览会统计资料自愿审核协会(FKM,以下简称协会)聘请专业经济审计机构或会计事务所对成员单位展会主办者填报的展览会统计数据进行审核。协会成员要按照协会的规则和标准申报展览会统计数据,并确保在任何场合下所使用和发布的展览会统计数据均与协会公布的数据相一致。授权的第三方审计机构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各成员申报的展会数据开展审计,包括派员到展览会现场了解情况,查验展会面积销售发票、门票销售记录等数据,展览会结束后对展会财务进行审计,或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进行,然后出具审计报告,以保证数据真实性。
FKM只针对其成员单位申报并主办的展会开展审核,每年4月发布对上一年展会的审核结果,并公布当年申报展会的名单。该机构每年要对德国的75家会员约300个展览进行审计,经审计的展览会可在宣传中使用“经FKM审计”字样。展会收集的数据和初步统计结果将被公布在官方网站平台上,供参展商和观众免费下载。此外,FKM还通过与其他欧洲审计组织的合作,在每年秋季出版年度刊物《欧洲展览会统计数据》,发布20个国家约1600个展览会的审核数据,并支持全球展览业协会(UFI)开展展览数据UFI标准化和认证工作。
展览数据审计机制为德国展览主办者提供了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为参展者横向比较展览会提供了客观、可信的参考数据,为政府掌握德国展览业整体状况提供了重要依据,大大提高了德国展览业整体透明度、自律性和公平竞争环境。除德国展会外,越来越多在德国以外地区由德国主办的展会已纳入到该协会的审核范围,很多非德国展会主办者也申请成为其海外成员。
3.法国
法国综合性和专业性展览会统计审计办公室(OJS)在全国组织了12个独立的会计事务所,常年对参加这一统计系统的展览会进行统计和监督。对每一届展览会,均由法国综合性和专业性展览会统计审计办公室(OJS)所指定的会计事务所进行统计复查和认证,并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开发布统计报告。
4.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展览业统计数据管理贯穿于数据生产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实用性,统计局成立了各种统计顾问小组,决定需要收集数据的范围。顾问小组的成员均来自外部社会专业机构,了解行业对数据的需求,保证了数据指标的使用价值,同时也能有效规避操纵和篡改数据行为的发生,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同时,为提高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统计局还制定了健全的统计数据公布制度,列明了不同数据的公布时间和范围,公众通过网络等渠道,可随时了解公布信息。
5.国际组织及专业机构
出于对认证的展览会进行数据审核的需要,全球展览业协会(UFI)专门制定了《UFI认可项目统计用审计规则》(UFI’s Auditing Rules for the Statistics of UFI Approved Events),并有一套严格的数据审核流程。该审计规则旨在提供审计资格的认定、相关资料的核实规范、审计次数、认证报告与审计报告内容等标准与指导。其主要内容包括审计术语、审计基本原则、审计流程、审计方资质要求、UFI审计资格认定证书规范等。申请UFI认证的单位,需按照《UFI统计标准与术语》的有关统计口径规定,提供数据并接受独立的审计公司或审计师等专门审计单位的公正审定。审计人员将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赴申请者举办展览会的现场对售票及观众登记环节进行检测,并在展后核实数据库。在申请认证的过程中,申请方需向UFI总部提交数据监管证书。审计认证申请需要在6个月内提交给UFI,否则将失去申请资格,需要重新申请。
国际媒体认证机构(The Business of PerformingAudits,BPA)成立于1931年,是全球领先的数据认证机构。其认证对象涉及行业会展、报纸、期刊、网站、数据库等。该机构对会展数据审核分展前、展中、展后三阶段完成。在展前,针对主办单位开展问卷调查, 了解观众注册系统和现场门禁检录系统信息,为认证员的现场观测做好准备。展会期间,派认证员赴会展现场,进入注册区、展厅、特别活动以及会议区的全部入口,对观众注册系统和检录系统进行观测。认证员随机选取展商样本,审看参展合同和付费凭证等文件,并进行书面记录。展会结束后,主办方将观众和展览数据库提交该机构进行审核。国际媒体认证机构出具认证报告,内容包含展前、展中和展后问卷调查汇总生成的调研数据及分析,以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和更高的市场价值。此外,该机构在展览结束后,免费给主办方提供培训,帮助其更好地解读和使用审计报告。
三、对我国展览业统计工作的启示
我国的展览业统计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相关标准和实施细则制定工作较为薄弱,展览业统计调查实践较为欠缺。纵观国外会展业发达国家的统计工作实践,对我国开展展览业统计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和借鉴。
第一,为确保展览业统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制定了专门的统计工作制度、统计标准和审核规则。要结合我国展览业发展实际,完善展览业标准体系,制定明确的统计标准和审核规则。
第二,统计内容上应吸取展览业发达国家经验,并结合我国展览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以展览数量、展出面积及展览业经营状况为主要内容的统计指标体系,对展览业全产业链数据进行动态追踪,既要重点覆盖展览会、展览馆的信息,也要关注展览、会议、节庆活动及相关服务业信息,力求从全局上把握展览业发展的脉络。
第三,可考虑建立专门的统计监测机构或委托专业的社会机构开展展览业统计监测工作,实现不断改进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目标。
第四,借鉴欧美传统会展业发达国家开展展览数据质量审核的经验,大力发展第三方独立数据审核和认证机构。
第五,重视对其他部门数据的衔接和利用,实现展览数据的共享,面向公众提供展览行业公共信息产品。
第六,采取行政措施和市场化手段,进一步提高企业数据申报的积极性。
来源:中展集团
地址:北京朝阳区北三环东路六号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办公楼一层信息部
电话:010-8460 0000
邮编:100028
邮箱:ciec@ciec-expo.com